作者: 邵瑞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3-05-26 10:16
□ 邵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干部政德问题,强调“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为政以德”是中国政治传统中的核心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德尚群的伦理规范、以德化人的仁爱精神以及天下大同的政治理想,也是新时代政德教育的文化来源,数字媒介构建传统文化涵养政德的新场域。
一、传统政德文化的数字化传播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文化数字化成为国家文化产业化能力、文化影响力以及国家文化安全的必然要求。5G、VR、AR、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应用推动了传统文化数字化,传统文化被数字化采集、展示、传播、体验、分享,有力促进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群众生活、促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以及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精英与大众思想观念的交流与碰撞。
根据霍夫斯泰德文化洋葱理论,符号、英雄、仪式和价值观是文化不同层次的代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符号、英雄人物、传统仪式、价值理念等文化资源数字化、媒介化和故事化,既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政德教育日常生活化的现实需要。首先,传统文化符号的政治化。传统文化符号如语言、文字、服饰、图腾等在当代依然承担一定的政德教化作用。以其中服饰为例,中国自古就有“衣冠上国”的称谓,衣冠服饰成为“礼”的重要表征。《衣尚中国》等传统服饰文化类节目潜移默化地提醒干部服饰中的“规矩意识”和“身份意识”。其次,人物叙事的多媒体化。传统政德模范如廉吏、忠臣、干将等是历史英雄人物中的重要代表。清朝廉吏于成龙的事迹通过书籍、京剧、话剧、纪录片、连环画、电视剧等多种媒介形式广为流传。再次,传统仪式的视觉化。传统仪式本身具有政德意蕴。如:清明节中的“孝悌”与“祭祖”文化、端午节中的“士子”文化等。河南卫视《中国节日》《中国节气》系列节目,寓教于乐,取得良好传播效果。最后,传统价值观的故事化。政德建设是一种精神层面上的价值观建设,儒家提倡“为政以德”,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国典籍、诗歌里蕴含着丰富而深沉的价值观念,但是这些典籍由于晦涩难懂,远离当代人的生活和语言,中央电视台首播的《典籍里的中国》成为将典籍生活化、故事化的典范。
二、传统文化数字化对干部政德教育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政德,就是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为领导干部立政德明确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传统文化数字化为干部政德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场域并对干部政德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传统文化数字化带给干部政德教育新机遇。首先,有利于干部政德教育的日常生活化。政德教育中知识、理论等的学习固然重要,融入日常生活更加迫切。数字媒介接触成为人们包括领导干部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传统文化数字化可以提升干部对传统政德文化的认知,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其影响。其次,有利于塑造干部政德形象。传统文化中清廉故事、人物、思想等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有利于树立干部政德形象,也有利于形成群众对干部政德的期待,并进一步形成对干部政德的监督。最后,丰富发展了干部政德教育的内容,发展数字传统文化是干部守公德的应有之义。
(二)传统文化数字化带给干部政德教育新挑战。首先,互联网空间历史虚无主义误读传统文化现象对干部“明大德”有一定影响。传统文化、历史遗产等被解构将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有一定的冲击,成为西方文化入侵的工具。其次,互联网空间极端民族主义利用传统文化元素引发网络舆情甚至网络政治动员,这些非理性行为冲击干部形象、损害中国国家形象。最后,网络空间消费主义利用传统文化符号,炒作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影响干部“私德”。
三、数字素养教育作为提升干部政德的一种路径选择
现代传媒是传统政德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领导干部是传统文化数字化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是关键少数。传统文化数字化转型对干部政德和素养结构都提出了新的要求,2021年10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提出要提升数字治理能力的目标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数字素养定义为“通过数字技术安全适当地获得管理、理解、整合、沟通、评价和创造信息的能力,以有利于就业、体面工作和创业”。目前全球数字素养模型和框架有100多种,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将数字素养课程融入国民教育课程体系,建立了相对成熟的数字素养培养模式。
在政德教育过程中,应准确把握领导干部作为媒介信息消费者、生产者、传播者、管理者等多重身份,提升领导干部对数字传统文化的治理能力、产业化能力以及保护能力等。首先,要增强领导干部对传统文化的甄别与批判能力,旗帜鲜明地批驳网络文化虚无主义、封建主义、消费主义等错误观点和恶搞、丑化、消费传统文化等错误现象。其次,要提升领导干部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传播的能力,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守住传统文化数字化的底线和原则。最后,要强化领导干部传统文化知识的保护理念和保护行为,积极参与全球数字传统文化保护规则制定,在国家层面,保护我国独有传统文化资源不被国外产业侵占使用。领导干部通过提升数字素养促进优秀数字传统文化健康发展的同时,不断涵养政德,回应数字时代的新考验和新要求。
(作者单位:菏泽学院)